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共10篇)

2023-10-14   来源:试题

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试卷答案

历史很简单

篇二: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的( )
A.雕塑艺术 B.绘画艺术 C.冶铁技术 D.青铜艺术
2.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3.中国造纸术发明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造纸术最早传入的国家或地区是( )
A.朝鲜 B.日本 C.阿拉伯 D.大洋州
4.“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设置 D.司隶校尉设置
5.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6.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过之道 C.纵横之道 D.儒家的经典
7.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
A推行郡县制 B.采用儒家学说治国
C.修筑长城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帝国
8.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采取什么措施(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语言
9.秦朝确立的我国历代王朝所沿用的行政体制称为(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A.晋楚城濮之战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
二、材料阅读题
1.材料一 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材料二 伦及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1) 章碣为什么称“焚书”为“竹帛烟消”?
(2)“竹帛”后来在什么时期被什么材料所取代?在什么时期又被哪一人物改进?
(3)据材料二改进后的材料用什么做原料?这种材料被后人称之为什么?
(4)新书写材料的发明和传播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2..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二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1)根据材料一及课本知识,说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一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
(3)“自西来”的“佳种”具体是指什么?
(4)自“东”向“西”传播的东西又有哪些?
一、A C A C B D B B DD
二、1.(1)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和帛
(2)西汉 纸 东汉 蔡伦
(3)树皮 、破布、麻头和旧渔网 蔡侯纸
(4)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1)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去十三岁”表明时间长,“唯二人得还”表明过程艰险
(3)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4)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篇三: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第三单元测试卷的答案!

如果

告诉

答案,

我会
告诉班主任.
(和你同班的,我也不知道答案.==++==)

篇四: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今日免内给我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B
D
A
D
A
D
D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A
A
D
B
二、比较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1.第一个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第二个长城起了开拓疆土的作用.
22.第一个“和亲”是被迫的,是为了抵御匈奴进行的;第二个和亲是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
三、辨析指正题(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8分,共22分)
23.(1)正确 (2)错误,蔡侯纸在当时未出现 (3)错误,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 (4)错误,尼姑庵应在东汉时期出现
24.错误:“焚书坑儒”,改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误:班超,改正:张骞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1)张骞出使西域.(2分)(2)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经济,文化交流.(3分)(3)西域都护府,(2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同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3分)
26.(1)是由“商鞅变法”所致.(2分)
(2)不正确.(2分)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过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分)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亲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分)
五、活动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
27.(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2分)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分)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4分)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篇五: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能给问他吗·?没问题无法回答!
给问题后答案肯定对,应为老师已评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

首页初中试卷初中一年级
〓 语文 更多..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与评估(
∴ 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检测试题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二单元考试
∴ 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伤仲永》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木兰诗》
〓 数学 更多..
∴ 整式
∴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北师大版)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
∴ 初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 初一数学期末试题
∴ 初一数学期末试题
〓 英语 更多..
∴ 牛津英语七年级同步练习
∴ 7A Units2-3单元练习卷
∴ 7A Unit 3 Let’s cel
∴ 7B Unit6 复习教学案
∴ 7A Unit 5 复习
∴ 7B Unit4 教学全案
∴ 7B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 7A Unit2 总复习教学案
〓 科学 更多..
∴ 《科学》第二册总复习
∴ 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评
∴ 初一科学(下)期中试卷
∴ 初一科学第二册期中考试试卷
∴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科学试卷
∴ 七(下)科学提高训练题
∴ 科学第二册期未试巻
∴ 七年级科学生物卷
〓 生物 更多..
∴ 初一生物模拟试题
∴ 七年级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初一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 政治 更多..
∴ 初一政治试卷(一)、(二)参考答案
∴ 初一政治试卷(二)
∴ 初一政治试卷(一)
∴ 初一政治第三课试卷
∴ 初一年政治期中考试卷
∴ 初一年政治期中试卷
∴ 初一下政治期中试卷
∴ 初一下学期政治期中试卷
〓 历史 更多..
∴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终练习试卷
∴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
∴ 200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初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中练习卷试卷
∴ 初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填空题部分试卷
〓 地理 更多..
∴ 初一地理上册综合测试题(二)
∴ 初一地理上册综合测试题(一)
∴ 地理七年级下学期地图试题
∴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地图试卷
∴ 七年级地理发展与合作试卷
∴ 七年级地理居民与聚落试卷
∴ 七年级地理陆地和海洋试卷
∴ 七年级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七: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求文档:《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单元教学测试题(三)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

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基础卷)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C B B A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D C C A D C C二、是判断题(下列表述,您认为正确的请填A,错误的请填C.每小题2分,共10分)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A C A A C三、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0分)26、大杂居、小聚居 27、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28、雨热同期 29、资源、经济 30、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读图题(读下列地图,完成相关题目,共20分)31、读长江水系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每空1分,共7分) (1)、各拉丹冬(2)、②长江三峡 (3)、 ⑤嘉陵江 ⑥乌江 ⑦汉江 (4)、⑧洞庭湖 ⑨鄱阳湖32、读《中国地图》,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每空1分,共13分)(1)、邻国:A、蒙古 B、印度(2)、省级行政区:E、黑龙江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N、四川省F、广西壮族自治区 (3)、海域:C、黄海 G、东海 H、南海(4)、河流:I、黄河 L、长江(5)、地形区:M所以的地形区:青藏高原 O所在的地形区:华北平原五、活动探究题:(本题共20分)(1)、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2) 、民居:北方人住的房子注意防寒,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南方人住的房子很注重通风、防雨,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泄雨水.饮食习惯: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交通工具: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基本没有水运;南方不仅有陆路交通,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篇八: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答案(阅读题是春、江南的雪【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面所给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清澈(chè)         湛蓝(zhàn)              石碣(jié)             唱和(hé)  

B.支撑(chēnɡ)      贮蓄(zhù)        一髻(jì)                 宛转(wǎn)  

C.抖擞(sǒu)         蓑衣(suō)        酝酿(niànɡ)            黄晕(yūn)  

D.镶边(rǎnɡ)       流淌(tǎnɡ)       犬吠(fèi)                凝神(ní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2分)(  )  

A.坚韧       温晴             梦寐             洪托  

B.朗润       心心然          静默             舒活  

C.稀疏       栖息             禅心             唤醒  

D.竦峙       枯藤             溪水             清列  

3.下面各组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  

A.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次北固山下:停泊在北固山下.  

B.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C.津津自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玄奥:玄秘深奥.  

D.响晴:响亮晴朗.                            卖弄:炫耀.  

4.根据要求写出课文语句.(2分)  

(1)曹操的《观沧海》中实写所见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在特定时间内,游子无限悲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写上句或下句.(2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3)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4)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  

6.填空(2分)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_______家,_______家,诗人.  

(2)辛弃疾是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词人,我们学了他的_______词.  

7.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  

B.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拟人)  

C.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排比)  

8.为下面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A.冒       B.钻    C.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放下_______(A.品尝    B.饱尝 C.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看吧,由_______(A.清亮    B.清澈 C.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_______(古老坚固、历史悠久、德高望重)的老桥,是我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何其芳的《秋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共有三个自然段三幅画面,依次是:田园之秋、清江之秋、心灵之秋.  

B.《观沧海》一诗表现了曹操的博大胸怀.  

C.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那么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亲密的朋友,这便是《山中访友》告诉我们的.  

D.“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  

10.“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句话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大师,这句话写了_______种色彩,将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7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2分)  

12.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_______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如果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4分)  

13.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4分)  

   

14.指出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4分)  

①赶趟儿:  

②遍地:  

15.本段文字中,实写是描写春景,虚写是运用联想.请你把这段文中虚写的句子填在下面.(2分)  

   

16.文中“闹”字用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2分)(  )  

A.“闹”字表现花丛中蜜蜂多、蝴蝶多.  

B.衬托出花朵繁茂,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C.成千上万的蝴蝶、蜜蜂嗡嗡地叫,显示春天来了.  

D.写出蜜蜂之多,场面壮阔,群蜂之多.  

17.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2分)  

(二)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18~24题.  

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是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炉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鸭梨儿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 正月初一 元宵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尽脱.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  

18.选出作此文标题最准确的一项(2分)(  )  

A.江南冬日的优势                                       B.江南冬日的有趣  

C.江南冬日的生机                                       D.明朗的江南冬日  

19.江南冬日能养得住植物,且空气里时含水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0.作者认为“江南的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原文中的两个字概括,这两个字应是(3分)(  )  

A.可爱                     B.迷人                   C.悠闲                     D.明朗  

21.第五段中说:“人到了这一个世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项(3分)(  )  

A.如入画中,让人感到一种淳朴、安闲  

B.农人为避冬寒而休息、享受,让人感到怡然、悠闲  

C.进入小酒店,喝酒猜拳,让人感到热闹非凡  

D.在秋收后的微雨寒村中,让人感到静寂、闲适  

E.在冬季微雨的路灯下,让人感到静谧、超脱  

22.第六段写到江南的雪,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诗句.这四处引诗按什么顺序排列?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  

A.按日暮——冬宵——早晨的时间顺序排列  

B.按诗作者的生卒年月排列  

C.按天空——地面——天空——地面的空间顺序排列  

D.按欲下雪——飞雪——雪停住的时间顺序排列  

23.读第四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项(3分)(  )  

A.江南的冬日春风和煦                                B.江南的草根总带有绿意  

C.江南的枝头总挂着花朵,泛着绿意           D.风和日暖的午后觉不出冬日的肃杀  

24.根据本文的描写,将江南冬景的特点概括为三点.(4分)  

   

三、写作(40分)  

25.题目:家乡的秋天  

要求:①以写景为主;  

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③字数在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1)风正一帆悬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稻花香里说丰年 (4)把酒话桑麻6.(1)政治  军事  

(2)南宋  爱国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7.D  

8.(1)钻  (2)饱食   (3)澄清      (4)德高望重  

9.D  

10.《济南的冬天》  老舍  文学  戏剧  人民艺术  语言  3  小灰色树影  地毯上的小团花  

二、(一)11.《春》  朱自清  

12.春花  秋实  春华秋实  

13.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14.①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②满地  

15.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16.B  17.拟人  比喻  排比  

(二)18.D  

19.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能含住热气;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  

20.D  

21. CE(提示:作者在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冬日农村的图”,突出其悠闲、安然的境界.不会让人感到热闹非凡.C中的“小酒店”和E中的“微雨的路灯”也都不是作品中只有的景物)    

22.A  

23.BC(提示:A中的“春风和煦”不对,因为作品始终说到的是冬天的“寒风”.C中的“枝头总挂着花朵”不对,作品中提到的是“桕子”,是乌桕树的种子,不是花)  

24.①冷不过一两日,太阳一出来就温暖如春.②江南的地质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③江南的空气时含水分,冬季时常下微雨.  

篇九: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马上要考了,快,考好了请大家吃饭哦

首页>>初中试卷>>初中一年级>> 刷新时间:2007-09-21
〓 语文 更多..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
∴ 文学兴趣小组测试题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 七年级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试卷[下学期]
∴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试卷[下学期]
∴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试卷[下学期]
∴ 七年级语文试卷[下学期]
∴ 七年级下期末自测题(一)
〓 数学 更多..
∴ 整式
∴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北师大版)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
∴ 初一数学期中测试卷
∴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 初一数学期末试题
∴ 初一数学期末试题
〓 英语 更多..
∴ 七年级英语Unit 9试卷
∴ 七年级英语Unit7试卷
∴ 七年级英语unit 11试卷
∴ 英语初一Unit24--Unit30试卷
∴ 七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试卷
∴ 初一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
∴ 七年级英语期末测试卷(一).
∴ 七年级英语期末测试卷
〓 科学 更多..
∴ 《科学》第二册总复习
∴ 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评
∴ 初一科学(下)期中试卷
∴ 初一科学第二册期中考试试卷
∴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科学试卷
∴ 七(下)科学提高训练题
∴ 科学第二册期未试巻
∴ 七年级科学生物卷
〓 生物 更多..
∴ 初一生物模拟试题
∴ 七年级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初一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 初一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 政治 更多..
∴ 初一政治试卷(一)、(二)参考答案
∴ 初一政治试卷(二)
∴ 初一政治试卷(一)
∴ 初一政治第三课试卷
∴ 初一年政治期中考试卷
∴ 初一年政治期中试卷
∴ 初一下政治期中试卷
∴ 初一下学期政治期中试卷
〓 历史 更多..
∴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终练习试卷
∴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
∴ 200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初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中练习卷试卷
∴ 初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填空题部分试卷
〓 地理 更多..
∴ 初一地理上册综合测试题(二)
∴ 初一地理上册综合测试题(一)
∴ 地理七年级下学期地图试题
∴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地图试卷
∴ 七年级地理发展与合作试卷
∴ 七年级地理居民与聚落试卷
∴ 七年级地理陆地和海洋试卷
∴ 七年级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
首页>>语文>>试卷真题>>七年级上>>
〓 单元期中 更多..
∴ 宜宾市二中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
∴ 2006年春季初一语文测试2(附答案)
∴ 2006年春季初一语文测试1(附答案)
∴ 语文版七上三单元测试题 B卷(
∴ 语文版七上三单元测试题 A卷(
∴ 江苏海安中学05-06年上学期初一期中考
∴ 海安县05-06年上学期九校期中联考七年
∴ 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上册选测:理想(2)(附
∴ 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题(含一二单元内容
∴ 2006年福建省福鼎十中初一上学期第二次
∴ 2006年福建省福鼎十中初一上学期第二次
〓 综合期末 更多..
∴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
∴ 江阴高中05-0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期末考
∴ 城北学校初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
∴ 册享民族中学05-06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
∴ 戌街中学06-07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
∴ 2006-200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末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nb
∴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
∴ 安岳县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
∴ 2004年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2004—2005学年度辋川片区初一上学
∴ 2006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
∴ 2006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2006年四川省青神县初一上学年期末检测
∴ 2006年四川省青神县初一上学年期末检测
∴ 2006年初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 2006年初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2006年初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参考
∴ 2006年初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自己找的才是自己最适用的!

篇十: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单元水平测试题(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祈连山,使我六禽不藩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之警,黎蔗无干戈之役.”
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是何种关系?
2.材料中的两种现象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后出现的?
3.你怎样评价这两种历史现象?

1.材料一中是战争,材料二是和平共处
2.漠北战役;王昭君出塞.
3.漠北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王昭君出塞是社会安定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为汉凶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
本人初二一班历史课代表,历史期中年级第五.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共10篇)

http://m.tuzhexing.com/zhongkao/1320811/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胡歌猜中2016考研政治题目被赞“押题帝”,师夷长技以制夷究竟是什么意思?

试题

中考作文社会(共9篇)

试题

2014江苏高考英语(共9篇)

试题

小考试题(共10篇)

试题

关于自信(共9篇)

试题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共10篇)

试题

六查六看(共10篇)

试题

取得成功(共8篇)

试题

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共9篇)

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共10篇)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