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计划,地方文献征集研讨会

2015-01-15   来源:医学类

论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变化因素及征集对策预览:
建国以来,地方文献工作与图书馆事业一样,虽遭受过严重挫折,时起时伏、有得有失,但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在新形势下探索地方文献源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地方文献变化的若干因素(一)历次政治运动对地方文献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
论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变化因素及征集对策正文:

  建国以来,地方文献工作与图书馆事业一样,虽遭受过严重挫折,时起时伏、有得有失,但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在新形势下探索地方文献源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地方文献变化的若干因素

(一)历次政治运动对地方文献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党和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并发动了一个又一个全民性的政治运动,地方文献工作经历了时起时伏的发展过程。

1.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改造时期,图书馆对旧社会遗留图书进行了彻底整顿、清理、剔除,大量民国时期的文献被清除出图书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缺乏权威性指导,被剔除的文献中不乏大量的地方性文史资料,以致于今天幸存的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尤显珍贵。

2.土改时期,一些地方官僚、地主和相关人士,为了逃脱罪证和免遭不测,变卖或焚毁了包括族谱、家谱、古训、家规、土地账本、历史事件等大量地方文献史料,地方政府和群众组织则将收缴到的此类文献烧毁,土改时期原有的民间地方文献资源损失殆尽,时至今日已难以寻觅。

3.大跃进年代,脱离现实的浮夸风盛行,图书馆发展过快过猛,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不经过仔细筛选,部分具有较高价值的地方史料被分流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造成地方文献严重流失。如:我馆的近1千册在二、三十年代出版,反映日本侵华罪恶史实的日文图书,就是抚顺图书馆在大跃进时损赠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锡金军政分府档案》,是当地军政分府记载当时社会治安、政府文告、大事记的日志手稿本,也是此时通过捐赠而来。地方文献的流失,对当地文献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不少获赠的图书馆,由于缺乏认识及管理不善,甚至将之剔除处理掉,造成人为的损失。

4.文革时期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大搞“破四旧”、“立四新”,许多地方文史资料被当作封、资、修的产物,进行大规模的烧毁、撕割及所谓的技术处理。尤其是“四人帮”横行期间,大肆推行“愚民”文化专制,图书馆或被关闭或被撤销,藏书或被禁锢或被焚烧、化浆,“仅苏州一地,大约有200多吨古籍被化着纸浆”。很多碑文、崖刻惨遭破坏。地方性的报纸、刊物被迫取消停办,大批文献著述者被迫害,地方文献源出现了严重断层状况。

5.粉碎“四人帮”迎来了文艺复兴,大量的民间文艺、反映时代特征、历史题材的作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得到了发展,以柳州为例,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山歌、彩调、桂剧、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彩调剧《刘三姐》、桂剧《泥马泪》和大型民族歌舞剧《白莲》等大批优秀地方戏剧层出不穷,反映社会生活、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时政的民间山歌小册子大量涌现。记载改革政策、进程、成果、经验等地方文献也繁多。然而,很多图书馆对改革之初的地方文献保存甚少,造成漏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地方文献意识所造成。

(二)体制改革对地方文献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机构、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原有的地方文献产生源相继发生了变化。

1.机构改革,很多原有组织机构合并、分流、撤消、置换,或新增,原有的地方文献源中断,同时也有大批新的地方文献源产生,如:原来商业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管整个流通领域,印发了布票、粮票等诸多票证及政策性文献。过渡到市场经济后,改称为贸易局,职能由管理变为服务,票证取消后,出台相应文献也减少了。还如: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新增了社会劳动保险、医疗保险等部门,由此产生了新的地方文献源种。另外,由于政府职能的转换,各级宣传、精神文明、文化、文联、城建、规划、土地、统计、计委、经委、劳动保障等部门,为城市建设、发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繁荣地方文化、开发社会资源、提高市民素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下大力气,因而产生大批新的地方文献源。

2.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盛世修志这一文化传统重新释放。因此,出现了兴修志书谱牒的热潮,大量方志、行业志、家族谱等地方文献相继问世,这种热潮一直延续至今。以我馆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馆已收藏新编的方志、行业志近100种,征集民间家族谱30余种。

3.为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打造历 历史文化名城、宣传文明城市形象,各级政府加大对地方文史、党史的研究,大量反映地方历史,党史的资料文献?现。以我市为例:市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出版了《柳州文史资料》共有13辑,全市四个城区及两县郊区全都出版了文史资料共60余辑。市委党史研究室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编辑出版了党史文献近30余种,出版乡士文化教材系列10余种。

4.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创品牌效益,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各种宣传企业的画册及小册子、行业小报、产品介绍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书刊大量出现,形成了一个新的地方文献源种。

5.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团组织包括各行业的学会、协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他们所进行的学术交流和发表的学术成果、办的会刊,都是地方文献的重要源泉。民间文化、乡土文化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释放,反映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人口变迁、地方特色经济、地方饮食文化的地方广场重放异彩。各学科专家、学者、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从事科学理论研究,著书立传成果喜人。民间诗社以及自编自演的乡村文艺队、文学社、民间山歌手编印大批的诗集、山歌集等民间文学册子、手抄本、油印本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地方文献的又一大源流。

(三)现代化技术应用对地方文献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众多的科研成果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至使地方文献无论是从载体类型还是传播途径均发生了巨大的质的变化。传统的纸本文献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献类型发生了质的变化。

1.缩微复制技术的运用。解决传统印刷的纸本文献保存的难题,加上历次运动的影响及馆舍场地、传统传递方式的限制,抢救历史文献迫在眉睫,为此,七十年代末,文化部组织了一个以国家图书馆为首的全国文献缩微中心,对全国各类型的图书情报单位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报刊进行缩微复制成胶卷,大大地扩大了地方文献源获取的地域范围。

2.声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大量非印刷型文献载体,此类文献资料涵盖大量的地方文献,不仅丰富了文献载体形式,而且传播途径也从静态扩展到动态,极大的拓宽了地方文献源种。

3.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知识经济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以柳州为例:有人作过调查统计,1999年全市使用因特网两万余人,其中单位用户190多户,近40家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内容涉及地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包括风土人情、名胜景点、特色经济等诸多信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类型和传播途径的发展势头迅猛、量大的动态网上地方文献信息源。

地方文献源变化过程中的征集对策

综观地方文献源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不难看到,影响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因素除社会大环境外,还有我们对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认识不足和漠视,致使大批地方文献从我们任职期间漏掉,所收藏的文献万不足一。因此,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要有强烈地方文献意识

即要求我们地方文献工作者不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随时进入工作状态。如前文提到的建国之初到土改时期,全国上下大多数图书馆都在清理遗留图书,忽视对因社会大动荡而处于濒危状态下的官方及民间文献进行有效的抢救。而广东省图书馆则在杜定友先生的率领下,冒险走上街头,把国民党机关和官员溃逃时丢弃的书籍、文献征集回馆,并四处张贴“征求图书、保存文献”、“敬惜图书,公诸同好”等广告,因此,收到近3万册图书文献。土改时他们曾派了8个小组深入民间、乡村收集抢救了大量即将被付之一炬的地方文献史料,其中收集到大量的家族谱。这在当时的图书馆界仅此一家。由此可见,地方文献工作者,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有强烈的地方文献征集意识,不失时机地将有价值的文献征集到手。

(二)善于洞察时代变化的脉搏

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带有时代烙印的地方文献。比如大跃进年代,全国大炼钢铁,出现了不少与之有关的文献,我市就出现《钢铁颂》、《钢铁英雄》等一批反映钢铁工人的文学作品。再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票证、承包合同、照片等。然而,很多图书馆对各历史时期的地方文献保存甚少,造成漏征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对时代的变化不敏感、不重视有着密切关系。此外,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地方文献亦相当重要,它记载着企业改革进程。这些文献“稍纵即逝”。因此,需要我们地方文献工作者善于洞察时代变化的脉搏,一方面作细致地调查、摸底,深入社会查访,一方面寻求政府的支持,通过不断下发文件,多途径宣传呈缴本制度,以确保重要的地方文献征集到手。

(三)牢牢掌握地方文献源动态信息

1.建立地方文献源网络体系,由于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的设立是至上而下的管理机构

>

[1] [2] 下一页

论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变化因素及征集对策预览:

建国以来,地方文献工作与图书馆事业一样,虽遭受过严重挫折,时起时伏、有得有失,但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在新形势下探索地方文献源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地方文献变化的若干因素(一)历次政治运动对地方文献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
论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变化因素及征集对策正文?
,带有组织网络形式,各级部门及社团组织产生的地方文献源也依附于此网络之下,因此,我们要根据官方和民间组织形式,建立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官方组织及民间团体、个人的地方文献源网络体系,一有线索便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捕捉信息,顺藤摸瓜搜索文献。如柳州市委组织部出版了《柳州组织史料》,柳州所辖四城区、两县一效区、柳州地委组织部及所辖十一个县的组织部都相继出版了组织史料,根据这一网络形式,我们逐一征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社会团体、科研单位、教育机构、地方名人是我们应关注的地方文献源群体,我们应全面接触,多方了解,与其发展良好关系,勤走访、勤沟通,经常开有关人士座谈会,各级机关团体有关会议,应积极主动争取列席,在征集过程中,还要着眼于服务,为出书者解决一些难题,代查资料,便利复印、送资料上门等,以取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培养工作情谊,滋润地方文献源流。

3.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各级各类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单位、团体及地方文献拥有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以确保珍贵文献安全,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动态性地方文献信息源的控制

动态性信息源系指公共新闻系统中涉及的地方文献信息。如地方电台、电视台、计算机网站等。每天均发布大量各类信息,其中,涉及地方信息的比例很大,包括众多的地方重大信息,对此动态地方信息如要全部收齐,无论是从一个馆的人力、设备、经费、场地来说均无法做到,但可对这一动态信息源加以有效控制,对其中重大的地方信息作专辑入藏。其余可作适当开发和导航,引导读者到特定地址获取信息。

〔出处〕 图书馆界2002(4)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计划,地方文献征集研讨会

http://m.tuzhexing.com/kaoshi/426001/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医学类大学各专业解读(合集3篇)

医学类

关于医学类大学各专业解读【三篇】

医学类

医学类各专业详细解读(合集3篇)

医学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范文汇总三篇

医学类

动物医学类专业解读范文汇总二篇

医学类

医学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范文(通用4篇)

医学类

医学类的求职信【七篇】

医学类

关于我国有哪些大学医学类比较厉害的大学【二篇】

医学类

医学类求职自我评价2023精选四篇

医学类

医学类2023什么专业前景最好精选二篇

医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