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共10篇)

2023-07-02   来源:高考政策

篇一: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一览

省 市作文题

全国Ⅰ “抗震救灾”话题

全国II海龟和老鹰材料作文

上海卷以“他们”为题

北京卷1、石头和杯子材料作文

2、地震后的感想

陕西卷 “抗震救灾”话题

福建卷 情景作文

四川卷 坚强

江西卷 洞庭湖背景作文

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山东卷“春来草自青”

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宁夏卷 话题作文

辽宁卷 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

重庆卷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

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广东卷 不要轻易说“不”

江苏卷 好奇心

浙江卷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天津卷 人之常情

海南卷 话题作文

篇二: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七年后,我高考 作文

7年,一个遥远而又不遥远的日子,而7年以后的我,将面对高考了。高考,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事,它关系到你的前途,甚至你的一生。

7年以后的我,已经长大了,不再会因考得不好而哭了,不再会为了一点芝麻小的事和同学吵得没完没了了,不再会作业不认真完成了,不再......

7年以后的我,已经有思想了,会认真复习了,会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了,会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了,会......

7年后,我将考文科、理科、还是艺术专科?面对这些科目我会深思熟虑。到时候,我也许会选择文科,因为我热爱读书,期盼有好书降临;我也许会选择理科,因为我喜欢数理化,喜欢做实验,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会给我带来不小的喜悦。我还喜欢观察生物,喜欢在显微镜下看生物......我也许不会选择艺术专科,因为我个人认为我没有什么特长,唱歌“五音不全”,跳舞没天赋,对乐器没兴趣。

可是,7年之后,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只有那漫长的等待才能揭晓答案。

7年以后,我的高考作文题目或许是《我的妈妈》。因为,从我出生到现在,妈妈给我的爱太多太多了。而我,不可能一一回报给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感谢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7年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语文中的阅读理解,经常会为此失分,只有多做,多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写的作文经常题材不新颖,不够吸引人,因此常常拿不到高分。不过,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一定会克服这些困难的。

7年后,我高考,高考对于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一定要尽力考好!只要我高考尽力了,爸爸,妈妈一定会理解我的。呵呵。

篇三: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题目有字数限制么
我想写个作文,高考的题目有字数限制么?我的题目16个字

我考的时候是没有题目字数限制的,不过一般来说不分主标和副标的话题目是不能超过一行的,甚至写满也是非常不好的题目最重要的是精炼,要抓住别人的眼球,同时还要让人知道文章大概涉及什么内容

篇四: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作文《我能_________》急 摆脱了!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能,我者,能也.
我能些什么?家长需要我考清华,我能一定不办到.家长让我读电大,我能一定办到.究其能否,无乎能也不能,不能也能也.
看着作文题目《我能》,不仅思量长久,无法下笔.究其然,实在是想不出能与不能之区别.
邻居阿哥,去年东北大学会计学毕业,随后在一家县级市寿险公司做业务员.当初他是我们这栋楼的骄傲,何其能也?当时老妈甚是羡慕,问我能否也象阿哥一样,给全家带来骄傲和光荣.我答曰:能不能需另当别论,说我能也许我就能,但要看我能不能考上;说我不能也许不能,但不能考上并不代表我考不上.如今看阿哥回来做保险业务员,我真想替他说,当初不那么能耐考东大,如今也许用不着和那般老婆小妇一起挨家“串门”拉保险了,说不准早干几年凭资格,还能能个主管或经理干干.
看三国想孔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孔明自诩治天下,我能行;七擒七纵孟获,实属技高能干;排练空城计,实属胆大能装;临死不忘毒死司马老儿,实属能骗怨鬼.孔明者,实属能人也.可火烧连营七百里,他未能赶上;派马谡守街亭,他未能周全;六出祁山北伐魏,他未能夙愿;魏延脑后有“反骨”,他未能自制妒心.孔明者,也属非能人也.
能者多得.能吃、能玩、能闹、能花钱,我都能,终因“银根”紧缩而不能,非我不能也,乃钱少而不能也,因此未能能者多得;能者多劳.老爸能忙、能累、能吃苦,无非月薪500块,非他不能也,乃权小而不能也,因此终究能者多劳;能者多上.姐夫能干、能忍、能文笔,可惜只做小科员,非他不能也,乃无人无势而不能也,因此未能能者多上;能者多福.姨父高中文化当镇长,能说、能捞、能富家,无奈也得蹲大墙,非不能也,乃他太能也,因此未能能者多福;能者多妻.二叔能赚、能骗、能女人,儿女一群老婆一大帮,最后破产无人管,非他不能也,乃他能过也,因此未能能者多妻.
综上所述,能与不能,真是不能一语定论.马克思说得对,能与不能,是对立统一关系,是历史的范畴,今天我不能考上大学,不等于我明天不是亿万富翁;我今天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明天我就是时代骄子.还是老师说得对,说自己能的人,就是骄傲自满,必然骄兵必败!还有奶奶说得对,谁说自己能,必将出头檩子先烂.更有女朋友说得对:你还说能?裤兜比脸都干净,还吹!如此道来,何必说我能,能的时候也要说不能为妙,不能的时候,更不能说我能才好.
因此,看到今天的作文题目《我能》,我实在有些犹豫,真的为老师能出这样的题目而感到不能理解,并且替老师尴尬.但我相信,虽然我不能写出一篇题目叫做《我能》的优秀作文,但我能为今后几年的高考作文提供几个像样的考试题目:《我能你也能》2008年;《能不能都能》2009年;《你不能,我让你能》2010年;《能了不白能》2011年;《能了也白能》2012年;《能痛了,也能》2013年;《终于能大了》2014年;《能坏了,谁能》2015年;《怕了,我不能了》2016年;《终于能下来了》2017年;《谁爱能谁能》2018年;《我能不能不能》2019年;《我坚决不能》2020年.
写到此处,我真的为我能写完这篇《我能》文章叫好.我真的太能了!【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五: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而今,题目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中随意地写个题目上去。于是,文章的题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
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篇六: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x05\x05\x05\x05
\x05\x05\x05\x05
\x05\x05\x05\x05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高考作文《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截图
  2012高考作文——山东卷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篇七: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作文 走进一位文学大师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于青史矣.
这是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吊屈原赋》的片断.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黑暗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
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汩罗江的波涛.
这是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屈原的选择》的片断.
你对楚国诚信,你对楚王诚信,你对楚国的每一位民众诚信,你披散长发放声狂吟毫无遮拦地宣泄你的诚信,一心一意构筑你以诚信为色彩的美丽的人生.但换来的却是人们诧异的眼光,于是你走进了汩罗江.可是江水茫茫,江月凄清,三闾大夫,您一路走好.
2001年的高考作文也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叫作《题汩罗江》.
大路条条通罗马,青山处处有芳草,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屈公,您过于执拗了,凭您的学识、才华,文韬武略、济世经纬,又何必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而一条路走到黑呢?
2000年的高考作文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叫作《谏屈原书》.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感受屈原那博大的爱国情怀,领略他那飞扬的文笔才思;我要像他那样仰天拔剑呼唤真理,行吟河畔寻觅归宿;我要知道为什么在众人皆醉的昏昏世道中他能独自清醒;为什么在上天入地的步步追问之后他还要选择汩罗江.
1999年的高考作文更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就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看了以上几个片段,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高考作文题不管怎么出,都可以写屈原.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不但都可以写屈原,也可以都写苏东坡、柳宗元、司马迁、曹雪芹等等.
何以能够如此呢?道理非常简单.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作家,他的生活阅历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也是极其曲折多姿的.从一滴水中尚且能够观照到整个世界,从一个作家身上何愁不能参透整个社会?而高考作文,能够超出尘世,能够脱离社会吗?不能!因此,如果你能走进一位作家,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心灵,用他的经历来激发你的灵感,用他的灵气来拨动你的心弦,区区一篇高考作文又何在话下?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一位作家呢?
一、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一个作家,他的生命历程总是那样的多彩多姿,让人感叹唏嘘.比如苏轼,他一生坎坷曲折,被朝廷一贬再贬,最后贬到荒无人烟的海南岛.但他并不因此而悲观厌世、消极沉沦.而是砥砺意志,不断磨练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不仅文章千古名传,诗、书、画也独领风骚,而且还会中医、
烹调,还会瑜珈,通晓炼丹术.他几乎学会了他那个时代所应该学会的所有知识.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难道我们不应该探究一下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那个被群山环绕的眉山小镇是如何蕴育出这样一位文学大师?
难道我们就不想知道这样一个四川青年是怎样的走出家乡来到京城,受到朝廷的重用,后来又为什么被贬到黄州?难道我们不想更进一步弄清苏东坡到黄州后是怎样写出前后赤壁赋,还有那首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还有,他谪居惠州,谪居海南儋州时都做了些什么事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当然,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大块大块的阅读时间,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只能集中精力研究一位作家.比如苏东坡,我们可以抱着一本《苏东坡传》,每天看它一点,就当作数理化作业做累了调济调济.这样,既可以振作精神,又丰富了知识,而且还为写好高考作文作了充分的准备,何乐而不为呢?
二、阅读相关的诗文.要走进一位作家,只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是不够的,还要阅读相关的诗文.而这件事,一些有心的同学甚至可以不花课外时间就能把它做好.比如杜甫,课文中选了许多他的诗,通过那些诗句,我们基本可以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创作风格,再结合他的生平经历,我们就可以基本走进杜甫,对杜甫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不管高考作文出的是什么话题,我们都可以用杜甫的诗句或经历来充实我们的作文.
当然,如果我们肯花点课外时间阅读某个作家的其他文章,我们的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写起高考作文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比如我们对柳宗元有兴趣,我们除了阅读课文所选的《捕蛇者说》、《愚溪诗序》之外,我们还可以看看他的《永州八记》、《三戒》等,甚至他的书信、墓志铭都可以涉猎,而阅读这些东西,不会花去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假定一周阅读一篇文章,高三一年,就可以阅读50多篇文章.有这50多篇文章作功底,写一篇高考作文岂不小菜一碟?
三、参照相关的评价.一个中学生,即使了解了一位作家的生平,阅读了有关的诗文,但有时还是很难对其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这时,就得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一个作家的.比如我们从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就可以了解到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感慨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再比如我们看看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看看李国文的《司马迁之死》,对苏东坡、司马迁就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且我们如果打定主意只了解一位作家的话,相关的文章也不是太多,不会花费我们太多的精力.
走进一位作家,与他神交,与他对话,你会觉得你成熟了许多.为他的坎坷人生而悲叹,你会变得更富有情感;为他的高尚品德所折服,你会变得更有情操;为他的飞扬文采所倾倒,你会变得更具文思.而情感、情操、文思,正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前提,我们何不提前做好准备呢?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八: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题目没写扣几分?

按照近几年的高考大纲及其语文评分标准,作文未写题目扣2分,而且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会影响作文整体给分”.【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九: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不要走向“哲理泛化”

高考作文命题需要怎样的出发点?我以为,这是一个关乎高考命题优劣的前提性问题。所谓出发点,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最核心的命题理念,最根本的思想立场,最本真的命题心态。

具体说来,就是高考作文命题者究竟是从“自己的主观偏好”出发,还是从考生的心灵需求出发?是带着一种与“考生为敌”、反“猜题押题”的心态命题,还是设身处地为考生着想,本着检测真实水平、选择优秀人才的原则来命题?是以一种霸权姿态凌驾于中学语文教育之上,让自己站到语文教师的对立面来命题,还是本着为中学语文教育作出正确导向的原则来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的第一原则应是以人为本。从人本立场出发,注重哲理思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注重哲理语境下,湖南省今年的高考作文算是一则典型案例。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与任何一道高考作文题一样,评论湖南题的优劣得失,难以一概而论。笔者虽系湘人,却本着不为命题者讳的原则,提出此命题在出发点上出现的偏差。我以为,此题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从“注重哲理思辨”走向了“哲理泛化”的误区。

从写景诗句中读出“哲理”的提示,可能影响到中学诗歌教学甚至阅读教学走向“哲理泛化”。材料所选的唐诗,本是一首典型的关于早春的写景诗。原诗四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堪为诗中妙句。妙就妙在,它将早春时节还刚刚萌发的春草活脱脱地再现在你我的眼前。这种遥看有新绿、近看又不见的奇特美感,可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质朴的诗句中仿佛透着新春的气息。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这首诗何以流传至今?就在于早春景色与早春心情浑然于一的意境,就在于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写景诗。然而,命题者却避重就轻,偏要引导学生从“草色遥看近却无”里读出“哲理”。我想,即令是当年的韩愈,他欣然写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他的感觉无非是眼前确实有着那一抹让他心动的春草和绿色,他实实在在地在写着眼前“有什么”,并不曾料到:此诗句中居然还蕴含了如此深刻的宇宙精理和人生大道!

当然,我们应当承认诗的意象是多元的,诗意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多元解读”的可能性而走向诗歌欣赏中的“哲理泛化”。因为,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哲理泛化”很容易以“追求深刻”的名义而消解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使文学欣赏的过程异化为单调的意义求索与理性抽象的过程。在“哲理泛化”的思路下,诸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类的诗句也是蕴含“哲理”的。照此类推,我们很可能将找不出纯然写景或言情的诗句,因为,任何一句诗都可能读出其中的“哲理”,都可以挖出无数“微言大义”!在我看来,湖南省高考作文中的那一句从诗句中“读出哲理”的提示,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宣扬一种背离诗歌本意的诗歌鉴赏观或文本阅读观。

命题中的“哲理泛化”思路,直接影响到一线语文教师对“命题”的理解。笔者注意到,有的教师居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里领悟到:小草不显摆个人英难主义,小草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凝结成强悍的团队精神。小草精神,小草放绿的团队精神,难道不能给我们人类留下思考与启迪吗?

我以为,这正是“哲理泛化”下的“意义强加”与“主题拨高”的典型表现。试想,“草色遥看近却无”遥看之所以“有”,近看之所以“无”,一切都缘于距离。这里是“远与近”的关系,而绝非“多与少”的关系。原本是距离带来视觉感官的变化,这与“草独”或“草众”有何干系?从初春的小草里读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听起来总感觉别扭,甚至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应该说,高考作文中注重哲理思辨,本是很好的导向。然而,如果由此走向“哲理泛化”,甚至异化为主题“拨高”与“抽象”,这种负面影响或许是命题者始料不及的。

篇十: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

怎样给文章起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别具一格的题目能令人眼睛一亮,一开始就给人以清新之感,有很想要看下去的强烈欲望.要想把自己的作文写好,取个好题目实在很有必要.那么,怎样为作文取好题目呢?
文章的题目一般都是以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出现,除新闻类型文章的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外,其他文学作品的题目一般是词语或短语,而不是一句话.因此,独出心裁地以短语形式拟题是大家要重点考虑的,下面提供一些参考途径:
一、从课文的题目中来
课本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资源,事实上课本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初一到初三,一百多篇课文,有很多鲜活的材料.很多文章的题目都可以用来借鉴,略作改编便可以作为我们作文的题目.平时,我们就要注意搜集整理.如:《难忘寄园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青山处处埋忠骨》《向沙漠进军》《功名难夺报国心》《理想的阶梯》等等.
二、从古典诗词名句中来
化用诗文是学生增强作文文化底蕴的好途径.大家不妨把平时积累的诗文名句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来,以提升所写文章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诗词数不胜数,脍炙人口的名句更如群星璀璨,都可以是我们作文取题的借鉴来源.如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苏东坡《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嫩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从歌曲中来
歌儿是人们内心最真的表白,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用歌儿却能表达,歌儿是真情的浓缩,作文取题(包括写作)可以从歌名歌词中得到启发.如歌名《幸福在哪里》、《你是风儿我是沙》、《涛声依旧》、《昨日重现》、《好人一生平安》、《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花儿与少年》······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风吹着杨柳沙啦啦,小河的水流哗啦啦;”“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 ······这些材料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因此,你要相信自己,会唱歌实际上就能写出好作文,如果不大会唱,但只要会听歌,也能写好作文.
四、从影视节目中来
世界影视事业发展飞速,作文写作也能从中汲取营养.中国的电视,光中央台就有十多套,节目多如牛毛,如“走遍中国”、“春光灿烂×××”、“幸福双响炮”······甚至有些有创意的广告也能为大家的作文取题(写作)提供启发.这主要地于大家的联想与应用能力;另外加上所看过的电影,还能说作文无法下笔吗?所以,如果平时能注意梳理所看过的电视节目,那么,这些素材也能成为大家作文取题的源头活水.
五、从报刊杂志中来
现在的报刊杂志浩如烟海,五花八门,多浏览一些报刊杂志,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很有帮助.如:《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初中生之友》《参考消息》《科学24小时》《咬文嚼字》和各种日报晚报等等,只要平时能多浏览多积累多整理,就能学以致用.
总之,只要心中藏天地,就能笔底起波澜.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共10篇)

http://m.tuzhexing.com/gaokao/1289961/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集合6篇

高考政策

安徽高考政策及高考改革方案【五篇】

高考政策

2025年河南实行什么新高考政策范文汇总三篇

高考政策

-湖南高考政策锦集三篇

高考政策

2022年成人高考政策【二篇】

高考政策

2023高考政策变化是什么

高考政策

新高考政策解读心得体会锦集四篇

高考政策

2024届北京高考政策新规集合2篇

高考政策

2025北京市年新高考政策精选三篇

高考政策

云南高考政策2023三篇

高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