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集合11篇

2023-10-30   来源:初二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掌握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4、学习生字:

蕃(fán) 颐(yí) 濯(zhuó) 淤(yū)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噫(yī) 鲜(xiǎn)有闻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做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做动词:远播。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做动词:显得清幽。)

2、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常用义为:合适;应当。)

3、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倒装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后面均省略介词“于”,前者相当于“从”,后者相当于“在”。)

四、教师小结:

《爱莲说》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本篇文章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讲究散句和骈句的交错运用,读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指名读课文。

2、理清条理:

第一段主要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描写它的形象,表明自己“独爱莲”的原因。开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总说花的可爱。然后分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及其原因,表明作者对花的喜爱与众不同,中心明确。

第二段,揭示菊、牡丹、莲花的象征意义。以花喻人,在对爱菊者、爱牡丹者的品评中,慨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2

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本文正是起着示范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并以此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

教学对象分析:

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性强,价值观不明确,学习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还迷恋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对此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另一种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教的这两个班级差生比较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我每教学一篇文章时都布置学案,以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读贯穿全文,领悟文章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应该“出淤泥而不染”。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本教案设计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等方面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

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笔 含露乍开 姐妹仙子

含苞欲放 青春将逝 一枝独秀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世人皆睡君独醒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指名读: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相关内容简介

1、作者介绍

关于作者【百度搜索】人物(粘贴网址)

结合大屏幕,学生读课本注释。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2、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3.学习本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请同学们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好吗?

(三)、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敦(dūn)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噫(yī)?

3.解释加线的词语。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4.齐读课文,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大屏幕展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写菊花和牡丹花?

6.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四)、疏通文意,口译课文(学生完成)。?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每个学生译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大屏幕展示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解释加线的词语 (答案):

爱莲说:一种古代文体 可爱者甚蕃:多

自李唐来: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更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诵读课文。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菊、牡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菊”“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 具:多媒体

课 时:一课时

(前言:今天很荣幸和老师们一起参加这次研讨活动,多谢石主任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通过刚才分组研讨、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座的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滞后。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个个是精品,老师们的发言字字珠玑,真是获益匪浅!在此,我也只好班门弄斧,请多多包涵!下面说一说我备这节课的思路。)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个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的各环节做好了情感铺垫。)

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检查预习:

(过渡: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后,就开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检查预习的内容主要是“文学常识”和“生字读写”这两个学前目标,然后围绕这两个目标设计2—3道题。我是这样设计的:1.……2.……3.…… 3道预习检测题做完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以便学生对作者及文体“说”能有更为准确全面的了解,从而能达到快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目的。)

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哲学家。

2.本文是一篇 (文体),通常借 说明 。

3.生字读音:

甚蕃( ) 濯( )清涟( ) 淤( )泥 亵( )玩 鲜( )有闻

◆教师补充有关作者及文体知识: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 “说”是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

(过渡:由介绍“说”这种文体,引发这样一道思考题:课文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生答……然后教师追问: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是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后面的“疏通文意”“研读课文”“背诵课文”等环节,我都安排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借此落实教学目标。关于本课的朗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注意朗读时的节奏、语气、语调。并把自己朗读时的困惑做好标记。

小组解决朗读难题,把好朗读关,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朗读,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任意抽取2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学生轻声通读课文,读出感情。

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过渡:“朗读”这一环节着重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在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抓住关键词进行翻译,并互相讨论疑难问题,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这是本课的第四个环节——疏通文意。翻译是文言文的重点,应多安排时间落实,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疏通文意:

分组自学。参照注释和工具书,先独立翻译,并标出不懂之处。

小组内解决难以翻译的句子,教师可点拨。

师生互动,检测翻译效果。可采用提问法、出示检测题等形式进行。(见《学案》) 提到

《学案》,我插上两句题外话,在日常教学中我大多采用教案与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学案中得到巩固提高,而且我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与中考紧密相连,力争每篇课文都与中考亲密接触,教学效果不错,不妨一试!言归正传。

小结:理解了文意,学生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然后让学生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第五个环节: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研读课文,赏析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等,给学生出示思考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一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我是从3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质:

出示问题组:

eq oac(○,1) 作者爱莲的什么呢?

eq oac(○,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赞美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小组讨论,然后展示成果:(成果展示后教师进行小结……)

eq oac(○,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语文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

2、教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2、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动为本文设计板书。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导人新课。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

3、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二、诵读环节。

1、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2、同学交流课前设计的板书并介绍设计意图。(展示台投影)

3、二读,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读,大家评。

三、悟读环节。(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3、质疑,解疑。

四、拓展环节。

1、仿句。

2、“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自然属性,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谈谈你们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五、小结。

1、结束语。

2、三读,深情地背诵全文。(背景音乐)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5

1、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格。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质。

3、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4、课时安排

5、1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典诗文做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爱莲说》。希望大家有一天也能成为古诗文达人。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是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说”在这里指什么?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不长。《爱莲说》就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有《周敦颐集》《太极图说》《通书》传世。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完音后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鲜有闻(xian)

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学生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熟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

(1)落实重点字词,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

(2)把握句式特点: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句式的理解翻译能力。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理解翻译能力,对语段中重要的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3)领会语句大意:根据上下文衔接,理解句意,根据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理解句意,根据事件的发展理解句意,结合现代用语习惯理解句意。

2、自读课文,同桌为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理解句意。探讨疑难之处。还是不会的勾画出来。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重点字、词、句。

4、教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甚蕃 :多

2、不染:沾染

3、濯清涟:濯:洗涤,清涟:清水

4、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5、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

6、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7、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8、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的”

9、独爱莲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凊,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雅;

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笔直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的去玩弄啊。

(指名学生做题,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然后整理翻译、词语解释在笔记本上)

再读课文,分析莲的品质。

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明确:

描写角度

语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出……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庄重、质朴)

体态、香气

( 中……益清)

(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美名远扬)

风度 气质

(亭……亵玩焉)

(独立高洁)(自尊自爱令人敬重)

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五)、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如何做?

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第一自然段。

2、整理重点知识在笔记本上。

(七)、板书设计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独爱

君子者

赞美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6

《陋室铭》和《爱莲说》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9)作者一方面写自己的心静体闲,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华,兼济天下,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讲析上应深入浅出,在学生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四)总结、扩展

1.教师引导:这篇散文被选入唐宋名篇朗诵经典,读起来清脆作响,落地有声,妙不可言,后人纷纷摹仿它的结构和韵律作“铭文”,是什么缘故呢?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总结,抓住特点,也为课外作业的私利《成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时容量,字词教学可扫除词语中的拦路虎,请学生描述,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四)总结、扩展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由“莲花”入题到以“莲花”结束文章的学习,线索清晰,又注重了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7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散文。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这篇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并从中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把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3、充分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欣赏本文精炼、间洁、含蓄、深刻的语言之美,并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花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好了,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花和喜欢各种花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花,它又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2、作者介绍及题目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他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

3、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字注音:

蕃 、淤、濯 、涟、亵 、鲜

4、再度课文,结合注释学生自行翻译词句,老师找学生起来逐句翻译。

学生能够翻译时的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找学生起来,先朗读,再口译。

教学生起来翻译时,老师要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5、教师在学生翻译过程中,解决重点字词

说:一种文体

清:清水

蔓:长蔓,长枝

益:更

谓:认为

予:我

蕃:多

染:沾染(污染)

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很少宜:应当

6、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7、译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8、再读课文,小组思考并讨论下面问题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

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可以根据这个答案延伸,将陶渊明的人品和他的一些作品作一下介绍,明确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

(3)周敦颐对菊花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答案:周敦颐不爱菊花。

原因:

a 、他自己说“独爱莲”。

b 、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5)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a 、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b 、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6)本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六、作业设计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以“我喜欢的”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8

案例名称 《爱莲说》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提供者 陈友财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 1 GB3 ① 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 2 GB3 ② 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 3 GB3 ③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语文版新课标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课本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配乐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景导入,观察描述。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板书课题——爱莲说。

2.背诵课文,考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及对字词、句子、大意的理解程度。

3.(幻灯投影)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小组在线:疏通全文文意。

1.根据平时收集、积累来回答:莲花

2.个人背诵,齐背课文.

3.翻译、齐读、背诵。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9

爱莲说语文教案

爱莲说(周敦颐)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10

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析莲的形象美;

3、感悟诗人的品德

设想:

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二、导入:

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三、分四块推进

(一)朗读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2、学生尽情朗读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1、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2、教师出思考题: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11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课件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课件)

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学教案集合11篇

http://m.tuzhexing.com/chuzhong/1338418/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环境保护月倡议书800字作文初二(合集3篇)

初二

环境保护月倡议书600字作文初二范文四篇

初二

你让我成长作文700字初二(合集4篇)

初二

初二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精选5篇

初二

我周围的环境600字初二四篇

初二

搭一座桥作文500字初二(合集3篇)

初二

掌上综素初二课外阅读(锦集3篇)

初二

语文学情分析 初二语文学情分析(通用3篇)

初二

初二高分记叙文600字精选五篇

初二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范文(精选五篇)

初二